陈力丹
研究方向:新闻理论、传播学理论、中外新闻史、舆论学
任教课程:新闻理论、传播理论、中外新闻史
学历学位:文学硕士学位
学术成果:
1979年以来发表各类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成果800多万字,其中独著、第一署名著作、独编著48本(独著28本,第一署名论著13本,独编著6本,独编1本),论文200多篇、一般文章1900多篇。
代表著作:
《精神交往论》(独著,1993年初版/2002年二版/2008年三版,韩文版权转让,46万字);
《舆论学》(独著,1999年初版/2012年再版,七次印刷,25万字);
《世界新闻传播史》(独著,2002年初版/2007年再版/2015年三版,十三次印刷,53万字);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独著,2003年版初版,2010年再版,40万字)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独著,2006年版,两次印刷,69万字);
《新闻理论十讲》(独著,2008年版,六次印刷,32万字);
《不能忘却的1978-1985年我国新闻传播学过刊》(独编著,2009年版,35万字);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独著,2011年版/2015年再版,20万字);
《中国新闻职业规范蓝本》(第一署名合著,2012年版,41万字),与周俊等合作;
《新闻理论教程》(第一署名合著,2013年10月版,33万字);
《传播学纲要》(第一署名合著,2008年初版/2014年再版,四次印刷,再版34.9万字),先后与闫伊默、陈俊妮合作;
《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第一署名合著,2007年初版/2014年再版,四次印刷,再版33.4万字),与王辰瑶合作;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独著,2006年起每年出版一本,至2015年已出版10本);
《外国新闻传播史》(第一署名合著,2015年3月版,31万字),与赵永华等合作。
代表论文: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的新闻学》(198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2.8万字),《文化战略与管理》2013年第2期。
《论孔子的传播思想》,《新闻与传播研究》1995年第1期,1.2万字。
《大众传播理论如何面对网络传播》,1998年《国际新闻界》第5-6期合刊,截止2014年被引证170次。
《论网络传播的自由与控制》,《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年第3期,截止2014年被引证140次。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信息流障碍分析》(与陈俊妮合作),《新闻界》2005年第6期,截止2014年被引证140次。
课题:
微博微信与社会情绪共振机制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欧洲五国新闻史研究, 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
党性人民性关系研究, 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获奖情况:
1984年11月被全国记协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一级)”;
1997年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1999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信息二等奖(两项)。
2001年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2005年和2009年北京市精品教材奖各一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传播学纲要》)。
2006年获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
2009年获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
2009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2011年教育部高校精品教材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
2012年《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列入国家十二五教材。
2012年获吴玉章人文社科一等奖(《精神交往论》)。
2013年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精神交往论》)。
2014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列入国家十二五教材。
2014年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
2015年获北京市“高校名师”称号。
中国人民大学课程研修班   京ICP备180018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