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网 发布时间:2019-04-03
【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网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关于选拔优秀学生参加乔治华盛顿大学访学项目的通知,详细如下:
依据我校“双一流”建设工作部署,为推动中外优质教育模式互学互鉴,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鼓励我院学生出国(境)深造获得第二校园的学习经历,2019年暑期,我院将选派指定名额的优秀在校生前往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参加为期2周的访问学习。
一、乔治华盛顿大学及Trachtenburg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学院简介
2018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美大学综合排名第63;世界大学排名第260位;被誉为美国“政治家的摇篮”,历史上曾培养出众多影响美国历史的政界、军界、学术界、商界等领域的领袖人物;学校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市,地理位置优越,比邻美国国务院、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距白宫只有几个街区。
Trachtenburg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学院致力于公共事务教育、研究和公共服务,其优势学科“公共事务”在全美排名第13位。
二、访学项目介绍
1、项目时间:2019年7月7日—7月21日
2、项目对象:公共管理学院优秀在校生
3、费用
项目费用: | 2019年暑期乔治华盛顿大学海外交流项目的费用约为1667美元,具体包括:学费、杂费、课程材料费、住宿(校内宿舍)、讲座与参观、项目证书、校园设施使用、接送机、以及项目设计与管理费。 |
自理费用: | 机票(预计1万人民币左右)、护照签证费、医疗保险(预计200人民币左右)、餐费(大约30-50美元每人每天)与个人消费。估计费用仅供参考,具体金额以个人实际支出情况为准。 |
4、项目内容设置及安排
Ø 核心内容一: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专题讲座
学生将参加不同主题的讲座,深入了解公共政策分析与评估、公共财政与预算、成本效益分析、领导力等专题知识。
Ø 核心内容二:与专业学者研讨
学生将与项目特邀嘉宾(如国际组织代表或业内专家学者)研讨,探讨学习治理创新能力提升、前往国际组织实习或任职的路径、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如何提升个人的领导力等,从而为将来从事相关职业做好准备。
Ø 核心内容三:实地参观访问
项目将充分利用华盛顿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为学生安排一系列实地参观以及文化体验活动,包括政府部门、国际组织、文化机构以及地标式的历史景点,比如美国国会大厦、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布鲁金斯学会、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等(以实际安排为准)。
参考日程(待确认):
日期 | 7月7日(周日) | 7月8日(周一) | 7月9日(周二) | 7月10日(周三) | 7月11日(周四) | 7月12日(周五) | 7月13日(周六) |
上午 | 休息 | 讲座 | 讲座 | 讲座 | 讲座 | 讲座 | 休息 |
下午 | 休息 | 参观 | 研讨 | 参观 | 研讨 | 参观 | 休息 |
日期 | 7月14日(周日) | 7月15日(周一) | 7月16日(周二) | 7月17日(周三) | 7月18日(周四) | 7月19日(周五) | 7月20日(周六) |
上午 | 休息 | 讲座 | 讲座 | 讲座 | 讲座 | 讲座 | 休息 |
下午 | 休息 | 参观 | 研讨 | 参观 | 研讨 | 结业 | 休息 |
备注:项目学生入住校内宿舍。顺利完成课程后,学生获得乔治华盛顿大学颁发的项目证书。
三、项目申请方式及报名材料
1、报名条件:
(1)公共管理学院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
(2)热爱祖国,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在校期间无违法违纪记录
(3)派出学生学习成绩优良,已修的主修专业必修课程全部及格(含重修及格)。
(4)能够提供外语水平证明:托福、雅思或CET成绩等;
(5)需要承担费用的项目,学生应有足够的经费来源保证在外学习所需费用。
2、报名方式:
(1)报名材料
l 填写完整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国际交流项目申请表.doc》(见附表)
l 中英文成绩单
l 外语水平证明
l 其它社会实践及获奖证明
l 报名材料扫描版发送到caolulu@ruc.edu.cn,主题为2019年GWSUMMER项目报名—姓名—手机号
(2)报名截止日期:2019年4月12日(周五)下午17:00
(3)报名地点:中国人民大学中关村校区公共管理学院求是楼110室
联系人:曹老师,010-82502103,邮箱caolulu@ruc.edu.cn
四、项目宣讲
1.第一轮宣讲
时间:2019年4月3日晚6:00
地点:求是楼320
主讲人:刘颖,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
2.第二轮宣讲
时间:2019年4月8日中午12:00
地点:求是楼320
主讲人:于洋,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上一篇: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
下一篇: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课程研修班   京ICP备180018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