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网 发布时间:2018-12-31
【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网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9年新年贺词,详细内容如下: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19即将到来,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请允许我们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和行政,向辛勤育人的全体教职员工、向勤奋学习的同学、向为学院发展做出贡献的离退休老教师、向海内外广大校友、向长期关心和支持学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及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018年是学院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的一年,也是捷报频传、硕果累累的一年。这一年,继取得教育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A+之后,学院法律专业学位在教育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获评A+。这一年,学院继续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一体多维 二元融合 新型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评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在卓越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2018年学院将自身发展与国家法治建设进程紧密结合,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不断探索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的构建。这一年,学院未来法治研究院作为一流学科重大标志性平台,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法治的挑战,在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形成新的增长点,取得了引领性的研究成果;共同创办数字经济与未来法治高峰论坛,发布《中国互联网法治蓝皮书》;设立“科技与法律”专业学位培养方向,探索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剑桥大学、慕尼黑大学、哥本哈根大学、墨尔本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法律与科技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形成科技法治国际学术品牌。这一年,学院教师积极参与民法典编纂等重大立法活动,推动人格权法独立成编;参与刑事诉讼法等多个重要法律制修订和司法解释起草论证工作,积极推进国家法治进程。这一年,《法学家》在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年度考核中获评“优秀”。这一年,学院持续发布《中国法律发展报告2018:2015—2017年中国法治满意度评估》;与最高人民法院共同开展《中国审判案例要览》编纂工作;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合作共建智慧检务创新研究院,合作举办高级检察官论坛;与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北京互联网法院、通州区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签订合作协议;多名教师远赴新疆、云南等地参与西部地区法治建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这一年,学院主办“亚洲国际法地区会议:挑战与机遇”国际学术研讨会、“转型社会中法院的角色”等国际学术研讨会,继续合作主办“日内瓦-哈佛-人大-悉尼”年度学术研讨会、中澳法学院院长论坛等国际论坛;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国际学生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许崇德先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积极推动者”,获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并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这一年,学院从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等海内外名校引进6名青年才俊;获批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2项,高层次人才工作成效显著。这一年,学院老师躬身治学、潜心育人,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刊物发文数量持续增长,思想性、原创性学术成果明显增多,多位教师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评北京市师德先锋、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等奖项。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2018年,以龙翼飞教授为代表的教师、校友、各界朋友热心捐资,助力学院发展,正是因为大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对学院的悉心爱护,我们才能有今日之成就。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2019年,是我们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着力点,构建对一流学生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建设未来法治研究院为重点突破,实施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前沿学科、跨学科发展战略,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以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为依托,汇聚世界一流人才,建构引领法学发展的高水平学术共同体;以提升国际性为保障,推动与国际顶尖高校和国际机构实质合作,打造国际合作品牌项目,构建具有区域和国际话语主导权的开放型合作机制。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2019年,全体人大法律人将勠力同心,砥砺前行,继续秉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向建设面向未来的世界一流法学院的目标坚实迈进!
衷心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上一篇: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同等学力20
下一篇:人大教育学院第五届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课程研修班   京ICP备18001897号-2